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

2024-09-18 18:41:21 | 比奥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

古代更讲考试公平?宋朝15次没考上就可破格录取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例并不一样。据《文献通考·选举二》:“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1%至2%左右;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比进士科多了10%。

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30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唐代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滥。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唐文宗李昂曾诏令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可能正缘于不能“滥竽充数”,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登科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凡266次,及第进士为6642人,平均每次进士及第不到25人。

宋朝连考15次未中者可被照顾,破格录取 比奥网

在科举考试设计上,宋朝更注重录取的公平性。据《文献通考·选举考三》记载,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曾就科举中的不公表态:“贡举谤议,前代不免。朕今召所谓势家子弟者,别坐就试。”宋代对“官二代”特有的“别试”,由此而来。在公平方面,宋朝的录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录取名额向平民、庶族倾斜——科举的平民化,让一般学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二是扩招,增加录取名额。

其实,宋朝建国之初的录取率也不是很高,每年被录取的进士仅一二十人。赵光义(太宗)登上大位后,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加上特奏名和诸科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共录500人,创了纪录。

在这次考试前,赵光义说了这样一番话:“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可见,朝廷选拔人才的心情很急迫。当年参加应试的多达5300余人,基本上按赵光义10%左右的录取比例要求来录取。这一录取比例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当时大臣薛居正上奏书称:“取人太多,用人太骤”。

事实证明,赵光义的扩招是有眼光的。在太平兴国二年录取的学子中,出了好多名人、重臣。如后位至宰相高位的政治家吕蒙正,在109人进士名单中是一甲第一名,即俗话说的状元。可以讲,没有朝廷向“寒人”倾斜的录取制度,吕蒙正想出人头地很难。

宋朝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据《宋史·选举志一》记载,这一年进士诸科录取了740多人,其中特奏名900余人;此外,还赐予河北进士诸科350余人,又从落榜生中补录500余人。“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因为录取率高,宋朝大概是中国古代是最容易金榜题名的朝代。在利好 *** 下,宋朝考试人口剧增。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上的统计数字,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国各地参加解试的考生就有10万之多。

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录取率为6%。

一、科举制度的概念

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有进士、明经科目,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熙宁兴学 ) 。明清科举改为八股文。

科举制度的主要科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

科举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礼部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二、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

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考试形式

一、墨义

墨义即笔答,考官根据经文出题,考生笔答该句经文的前人注疏或上下文。有时采取口答的形式,就称为口义。

二、帖经

帖经,就是考官任取经典中某一段,用纸条贴盖其中数字或数句,令考生背出来,类似现代填空考试的办法。

三、策问(时务策)

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书面作答。唐科举各项中,明经科取士最多。但最荣耀尊贵的,却是进士科。

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时务策”五条。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设计解决办法。

四、诗赋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进士科加试帖经若干条和杂文二首,至此,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测试文学才华。唐玄宗开元年间,杂文二首便明确定为诗、赋各一首。

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

比奥网(https://www.ibiaosh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的相关内容。


看到这题目,唐代一个叫卢文焕的状元估计要笑了,还是醉眼朦胧的笑:多大官?老子酒都喝不起,你来说说,做了状元能当多大的官。
是的,不是每一个状元郎都能当大官,也不是每一个状元郎都有大好前程。
虽说,状元能当大官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但还是有很多寂寂无名,一生踌躇不得志。
今天,我们就聊聊状元郎,看看成为状元要经历什么,成了状元郎,会做哪些工作,历史中的出名状元和奇葩状元都有哪些。
1、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成为状元太难了,整个中国历史,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时期的孙伏伽,中状元在622年,最后一位状元,叫刘春霖,是1904年的状元。
在整个1282年间,中国各大一统王朝,出现了508位文状元,加上辽、金、西夏、太平天国、大西国、五代十国合计有148位文状元,总计656位文状元。
这656位,分摊到1282年里,两年左右一个。
看着这概率,要比如今买彩票中500万难太多了。
那个年代,如果想成为一个状元,你得历经重重考验。
1、秀才
这是第一关,你老爹想让你当状元,第一就是要培养你从小读书。
于是,学习不好的一批刷了下来,穷的上不起学的一批也刷了下来,朱元璋那样的只能放牛。
你如果学习尚可,家里也能供得起你上学,你要继续学习,就得过了第一考验:参加童试。
这是读书人的第一大考,要三年二考,经过三道关:
县试、府试、院试
三道关,过了前两关,就叫童生,第三关也过了,你就有了正式的名号:秀才。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头疼,妈呀,考个秀才也这么难吗?
当然,当了秀才,就可以称为读书人了,官府有优待,不上税,见了县官老爷不下跪,乡里、村里有红白喜事,写个对联,记个账,相当重视呢。
秀才不是官,但对秀才的尊重,那是不小的,说白了,这就是在乡村的知识分子。
就为了这么一个秀才的名号,有些人,胡子都熬白了,都还考不上。甚至有爷爷和孙子一块考秀才,父亲和儿子一起考秀才的奇事。
当你成为秀才后,就有了考取举人当官的资格了。
这时候,如果你已经成人了,家里父母不让你干活,家里兄弟们让着你,家里老婆小鸟依人,红袖添香,一切看起来很幸福。
但是,此刻的你心不会太轻松,因为大家的意思很明白,继续加油,考个官老爷出来。
2、举人
如果你有幸成了秀才,伙计,你往后余生,就要奔波在考举人的路上了,因为谁也不会甘心当个“半成品”,你甘心,家里人也不愿意。
考举人的试,叫做“乡试”,你铆足了劲,恨不得一次就考下来。
兄弟,不要着急,搞不好,你会栽跟头的,君不见,有多少人倒在乡试的道路上。那个范进,中了个举人,都疯了。
你要冷静,你要合力安排,你要调整好情绪,一旦获得举人,那会让你的生活彻底改变,从此,你可以当官了。
可是,这“乡试”三年一次,你一次考不中,就要等三年,二次考不中,就地等六年。考中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太熬人了,但你别无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要挤破头也得过河。
不过,“中举”只是秀才们美好的愿望罢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名落孙山,因为它比童试难太多了。
如果有幸,你杀将出来,成了举人,那么,到处都有人叫你老爷,乡里的人都是低着头和你说话,老爷子和兄弟们成天在外,有的牛可吹。
而老婆的危机感来了,因为你有工资了,还不上税,你可以养活一家人了,说不上还会纳妾。不过,举人的工资和正式官员比,还是少了不少。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中了举一定可以当上官,不是一定,而是可能。
如果你有认识的官员赏识你,那么可以当官。如果你家有深厚的人脉关系,你也可以当上官。或者,你所在区域从举人中招公务员,你也可以前去。
举人一般能做个八九品官员。
清朝重臣左宗棠,一生就卡在举人这里,始终没敲开进士的大门。如果不是确实有才,而且有贵人提携,他是上不去的。
3、进士和状元
好了,举人你也当上了,接下来,可以做最后的一搏了,参加“会试”。
这是国家级别的考试,一年录取三百多,只要考中,恭喜你,你就是贡士了。
有人说,贡士就是进士吗?不是,他们之间差一次“殿试”。
当你成为了贡士之后,你的人生就稳当了,就等殿试了。
殿试,按原则讲,是有皇帝亲自出题,亲自考试的,那是为自己挑选终极人才啊!但是,实际又不一样,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也就是说,皇帝老大做个选择题,随便选个考题,就可以开始了!
殿试过后,就要排出名次了。
一般来说,北宋之后,参加殿试的所有贡士都能成为进士。
但是,这个殿试的成绩并不会决定是不是状元,因为要过皇帝这一关。
最后的状元、榜眼、探花,则是皇帝指定的,也许,皇帝按照大臣报上来的成绩认可前三名;也许,皇帝看谁长得顺眼,就点谁;也许,皇帝仅仅是看那个进士的名字好,就点了状元。
例如,朱元璋,曾经做梦梦到一个姓丁的当了状元,醒来后,就挑了一个姓丁的做了状元。
乾隆皇帝,就因为一个人叫“胡长龄”,感觉寓意很好,就点了状元。
总之,一个人要成为状元,无不经历重重险阻。
就像历史中的很多名人,才华没得说,但离状元的距离还很远,甚至进士都不是。
像李白、杜甫等,就没有达到学业的最高端,左宗棠这样的人,连进士都不是,这到哪说理去?
当了状元,就一定能当大官吗?
不一定,状元当中的水货多了去了,平庸的人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写起八股文头头是道,做起官来缺点多多。
当你成为状元后,吏部官员马上行动了,开始安排工作,或者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总之,就是成为了京官。
状元刚开始的时候,被封的这些官,一般是从六品,也有七品,官职并不高,但所在单位可是受人瞩目,常和大人物打交道。
初次封了官之后,再往后,就看个人的造化了,一是看能力如何,二是看人脉情况如何,三是看皇帝欣赏如何。
这三者会真正决定前程。
就拿唐朝来说,唐朝的148位状元中,能做到尚书和宰相级别的,也就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达不到顶级官位的。
至于其它大一统的王朝,状元能当高官的,也是数量有限。
从唐初开始,到清末,在656位状元中,能成为惊才绝艳之辈的,也就是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吕蒙正、文天祥、胡广、杨慎、翁同_、张謇等十几人而已。
不过,大多数状元虽然不能到达顶级官员,但二三品的状元,还是出现不少的。
这些状元中,论升职最快的,就是明朝的彭时,当了一年的七品官,然后发生土木堡事变,因为官员短缺,从7品一跃成为了从一品的兵部尚书,这是所有状元中升迁最快的。
升迁最快的,不代表位置最稳的,他很快就因不能胜任,从从一品降为了五品官员。
而夺门事变后,朱祁镇重新上位,凡是朱祁钰重用的统统降职或下课,而彭时因为被朱祁钰降过职务,因此,又被朱祁镇任命为兵部尚书。人生真的是充满着大喜大悲啊,这过山车坐的,韩大叔心惊肉跳。
前面提到的那位落魄的唐朝状元郎卢文焕,就是因为长期官位低,然后醉心于杯中之物,最后连酒都喝不起。
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需要目标远大,柔韧性和坚持力比较好,做事比较会变通,人脉关系处理适当的人才,而状元中的一些,孤傲且迂腐,死认圣人之言,只会死搬硬套,实际干起事来一塌糊涂。
因此,状元郎们的发展,并不是个个高官得坐,并不是人人选筹帷幄,出色的只是一部分。
总之,当了状元,仅仅是拿到了一个进入高层的门票,但能不能进入内阁,或者当首辅,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因此,状元的做官起点是:从六品左右的官员,但终点就是一品官员。
不过,也有终点是国主的,西夏有位姓李的状元,唯一的状元,后来当了西夏国主,这是个例。
其实,状元和现在的学生一样,不是你出身名校,就一定能有大出息;也并不是文化越高,贡献和成就越大。
3、那些具有突出特点的的状元们
历史当中,出现的状元们也是各有特色,下面我们盘点一二。
一、连中三元者
在历史大潮中,能够连中三元的,就是乡试得了第一的解元,会试得了第一的会元,殿试得了第一的状元,这样的人,出现了14个,几乎一百年才出一个。
连中三元者,唐朝有2位:张又新、崔元翰;宋朝比较多,有6位: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有1位:孟宋献,元朝有1位:王宗哲;明朝有两位:黄观、商辂,清朝有两位:钱檠、陈继昌。
二、当了驸马的状元
很多人电视和小说看得太多了,认为状元郎大多能成为驸马爷。
实际上,几百位状元郎中,娶了皇帝女儿,成为驸马的只有一位,他就是郑颢,它是大唐会昌二年成为了状元,当了七年官后,被宰相推荐给了唐宣宗,娶了万寿公主。
三、唯一的女状元
在大一统王朝里,没有出现女状元,而太平天国体制下,出了一位女状元,名叫傅善祥。
1853年,太平天国开启女子科考,傅姑娘考了个状元,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
只是,太平天国失败后,此女子也不见了踪影,估计隐姓埋名,过起了新的生活。
四、武状元的情况,以及武状元成了宰相的那位
历史各个王朝中,主要是文状元,但武状元的选拔,也是有过不少次的,在历史上,武状元出现了185人。
武状元并不像文状元那样形成可持续的系统选拔,根据王朝不一样,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清朝的武状元比较多一点,其它朝代的武状元数量并不多,这反映了对武状元的重视还是不够。
武状元中最为出色的无疑是郭子仪,他因为武状元而入仕途,后立下无数功勋,最后官至宰相。这是唯一一位,武状元成为宰相的例子。
五、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
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唐高祖李渊时期的孙伏伽。
此人在622年考取了状元,参与了后期的玄武门之变,大腿抱得很准。
后来官运恒通,担任了户部侍郎,拜大理寺卿,出任陕州刺史等,看得出来,这状元郎最后成为了一方大吏,做得不错,在公元658年去世。
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是清朝的刘春霖,他是1904年的状元郎,他当了状元后不久,就被送到了日本公派学习,三年后返回,担任过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又过了四年,清朝倒了,刘状元成了袁世凯政府的官员,后来长期在北洋政府任职,担任过北洋政府直隶省的教育厅厅长,徐世昌很欣赏他。
在徐世昌的提携下,两次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因而名声响彻华夏。
刘状元是个书法高手,而且也有强烈的爱国情节,当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后,邀请他担任“满洲国教育部长”、“北平市市长”等职务,都被他拒绝了。
1944年,最后的状元刘春霖去世,从此,华夏再无状元郎。
回到开头,状元能当多大的官呢?
初入仕途,是从六品左右的官员,后面的发展看自己的造化了,也许是官居一品,也许官居二三品,还也许是常年四五品,更也许一直是从六品左右。
能当多大的官,不是“状元”这个称号决定的,而是有他的能力和发展决定的,或许还有几丝的运气在里面。

以上就是比奥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比奥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比奥网:www.ibiaosh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古代状元录取比例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相关推荐
古代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区别吗?
古代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区别吗?

招生工作总结心得范文3篇精选招生工作总结心得篇一我校认真贯彻市教体局关于抓好中职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从服务全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局出发,积极扎实的作好中职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校336名应届初中毕业生,有130人升入我市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有9人升入办事处成校,有11人升入普通中专,有24人升入外地职业学校,中职升学总人数达174人,升入普通高中156人,升入青岛市体校

2024-12-02 06:01:02
古代茶陵状元有多少个
古代茶陵状元有多少个

古代茶陵状元有多少个【摘要】李东阳(1447-1516),明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南广(茶)陵人。幼习书法,4岁能写径尺大字。英宗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后任侍讲学士、东宫讲官。孝宗时任太常少卿,上书议时政得失,多有匡正,擢升礼部右待郎,入内阁专典诰□,阁中疏草多出其手。弘治八年(1495),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刘健、谢迁并

2024-09-11 06:04:33
恐怕连状元的边儿都摸不着,古代考个状元很容易吗?
恐怕连状元的边儿都摸不着,古代考个状元很容易吗?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录取率为6%。一、科举制度的概念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有进士、明经科目,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熙宁兴学 ) 。明清科举改为八股文。科举制度的主要科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

2024-11-02 08:56:52
古蔺县高考加分情况?(古蔺高考加分政策)
古蔺县高考加分情况?(古蔺高考加分政策)

古蔺县高考加分情况?古蔺高考加分政策是考生必须是户籍在当地三年以上,即高一进校当年8月31日以前有当地正式户口,并在当地考试的考生。我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加25分,其它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其它院校加25分。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古蔺县可以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待遇。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加分分值超出20分的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省内高校在川招生。20

2024-10-21 18:03:26
985录取比例和211录取比例多少
985录取比例和211录取比例多少

985录取比例和211录取比例多少全国985高校录取人数18.3万左右,录取率1.67%;211高校录取人数52万左右,录取率4.75%。985工程是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一期主要用于硬件建设,二期主要用于软件即科研平台建设,三期则主要用于学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2024-08-26 19:33:03
内蒙古专科专业代码大全 内蒙古工业大学09高考专业代码 急用啊
内蒙古专科专业代码大全 内蒙古工业大学09高考专业代码 急用啊

内蒙古民族大学专业代码?ThelistisnotFull,FYIonlyGraduateStudies10136内蒙古民族大物贺蠢学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136内蒙古民族大学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10136内蒙古民族大学070104应用数拍伏学10136内蒙古民族大学090502动物罩陪营养与饲料科学10136内蒙古民族大学09050

2024-10-28 02:31:14
高考内蒙古文科录取分数线 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高考内蒙古文科录取分数线 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内蒙古工业大学三本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会计这是去年工大三本数据依我看你的分数去还是有希望但是希望不是很大具体看报的人数多少如果少的话就能去记得采纳下谢谢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情况专业代号专业名称志愿序号最高分最低分录取人数A0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第1志愿52347828A1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市

2024-09-09 15:05:00
许昌学院考研录取情况(许昌学院考研录取情况)
许昌学院考研录取情况(许昌学院考研录取情况)

2021许昌学院考研录取情况2021许昌学院因为各个专业都不一样,所以没有确切的数据。许昌学院(XuchangUniversity)坐落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学校为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

2025-01-06 08: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