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2024-10-16 03:58:16 | 比奥网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比奥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1. 针对强基计划未入围的情况,首先应了解各省份的具体政策与要求。不同地区的强基计划实施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探索是否有其他省份的政策更加符合个人情况,为未来可能的申请提供参考。
2. 入围强基计划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能力。未能入选时,应继续努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为下一次申请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 探索其他可能的政策支持渠道。除了强基计划,还有其他政策可能对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支持。了解并利用这些渠道,为项目争取更多机会。
4. 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资金支持。除了政府资金,还可以探索天使投资、众筹等融资方式,为项目的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强基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于2018年首次提出,重点支持高端通用芯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纳运造技术等五个领域。该计划旨在通过增加科研投入、优化科研环境、引进人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强基计划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构建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同时,该计划也将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
强基计划的入围条件主要包括:项目需符合重点领域、具备科技创新性、拥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和可行性、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及人才支持,以及确保项目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保障。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报名条件有哪些?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

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扩展资料:

招生程序

一、制定招生简章

有关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制定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容包括领导机构、招生专业及计划、报考条件及方式、入围高校考核的办法、考核程序及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及录取规则、监督机制、咨询及申诉渠道等。

招生简章报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于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二、考生申请报名

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强基计划招生学校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于4月份按高校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对本地报名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原则上于6月25日前根据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规则,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比奥网

四、确定入围高校考核名单并公示

对于以高考成绩入围高校考核的,有关高校在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

对于符合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要求,且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有关高校原则上应于6月26日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五、组织高校考核

有关高校于7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高校考核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由招生高校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相关规定,合理确定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

积极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要加强命题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强面试专家等相关人员名单的安全保密,认真执行回避制度。高校考核的笔试、面试应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学根据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于6月27日前提供。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招生高校。

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提供经中学校长签字确认的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须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详尽公示。

六、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

有关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并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录取名单,提交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

各省级招办应在提前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录取备案。破格录取的考生,按照高校招生简章公布办法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有关高校须于7月5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中南大学是极为低调的985大学,关于中南大学你了解多少?值得报考吗?

提起 中南大学 ,大家想到的就是“北协和、南湘雅”,以及矿业很厉害,其实中南大学合并后进步神速,已经将隔壁的(跟 湖南大学 都在岳麓山下)远远甩在身后,各门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四轮学科评估 中工学A类学科数量第11位。由于中南大学在北方知名度不高,每年录取分数线,在北方较为偏低,跟其他985相比,真的是一所性价比非常高的985。

历史沿革

中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985、 211院校 ,由 湖南医科大学 、长沙铁道学院与 中南工业大学 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

中南大学位于岳麓山下,风景不错。原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为 中南矿冶学院 (1952年),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1960年,进入 全国重点大学 行列,是当时湖南省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创建于1914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96年通过“ 211工程 ”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当时该校的土木实力非常强大,位于全国三强之列

学科概况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 现有 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6个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院与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不含覆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外科学(胸心外)、有色金属冶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耳鼻咽喉科学、遗传学、药理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9个;设有30个二级学院,106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中南大学给人的印象是矿冶学科、医学学科、土木学科实力非常强大,但其实中南大学在其他学科上进步很快。在反应学科实力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南大学有40个一级学科参评。A类学科12个,其中,A+学科3个,分别是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护理学,A-学科9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并列第19位(其中工学工学A类学科数量8个居第11位),A类优秀率为26%,居全国参评高校并列第21位。

除了继续保持传统优势,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工学A类学科数量居第11位,计算机、控制、测绘、机械等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法学和管理类等文科专业上升较好。中南大学自合并湖南医科大学后,在湖南是独居榜首,在南方的名气和实力非常大,中南大学在各类排名在17到20位之间,录取分数线却排在40开外,所以从这点来说中南大学的性价比即使不是最高也能排到前三。

以上就是比奥网为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比奥网:www.ibiaosh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相关推荐
怎么知道强基计划有没有入围
怎么知道强基计划有没有入围

怎么知道强基计划有没有入围在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页面中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入选强基计划。考生登录阳光高考强基计划报名系统选择相应院校,进入“我的消息”或“我的志愿”中查看。强基计划的报考条件为:1、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2、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

2024-10-15 21:05:19
强基计划怎么查是否入围
强基计划怎么查是否入围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郭彦婕、周展乐、赵艺、李一帆、杜明联、罗朝璨、高超、张思宇、刘晏宁、兰明明、刘正直、陈茗等。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

2024-10-22 07:27:00
强基计划没录取怎么办?
强基计划没录取怎么办?

强基计划没录取怎么办?强基计划是单独的招生批次,录取时间也在所有批次之前,所以如果考生滑档没有被报考大学录取,那么对考生报名后续批次没有任何影响。考生只需按照正常高考报名,在后续批次报考自己心仪的大学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生报考强基计划被提档锁档了,那么便无法参加后续批次的志愿填报了,就算后续有自己想要报考的院校,也无法填报。强基计划和高考录取有冲突吗?报名后能改专业吗?很多同

2024-10-17 17:28:36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强基计划入围条件:学校级别、学科建设水平、教师队伍。一、学校级别想要入选强基计划,学校的级别至少得是“硕士及以上学位授权单位”,而有些学科入选强基计兆备划还需要具备更高的学校级别,如“双一流”、“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因此,学校的级别是决定是否有资格申报强基计划的重要一环。二、学科建设水平要入选强基计划,申报学校必须在

2024-10-24 18:57:36
广东强基计划入围学校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广东强基计划入围学校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华南理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华南理工数学类647.55。请入围考生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按准考证要求按时参加现场考核(含面试和体质测试)。学校考核内容详见《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其中面试采用多对一形式,面试评委随机分组,考生随机抽取面试顺序。每位考生面试总时长10分钟,包括2分钟中文自我介绍、提问回答环节。1.考核时间:2023年7月1日(星期六),具

2024-10-12 10:22:07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科/历史类674分,在湖南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53分;在河北理科/物理类660分。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2024-10-20 09:58:18
啥是强基计划,怎样报考?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啥是强基计划,怎样报考?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东北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东北大学强基计划的录取分数线如下:河北:最低620.83分,辽宁:最低635.03分,江苏:最低614.73分,安徽:最低617.05分,山东:最低625.98分,湖北:最低607.8分。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

2024-10-20 06:03:14
山东大学招办讲强基计划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怎样确定入围
山东大学招办讲强基计划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怎样确定入围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系通过率通过率大致在25%至67%之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2020年起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山东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其中历史系的通过率在在25%至67%之间。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zy.offercoming.com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怎样确定入围要确定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是否入围,可以访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2024-10-21 0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