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2024-10-29 12:03:11 | 比奥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45010594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广西科技大学专科代码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10594.。 该校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名为“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有专任教师近1400人咐纳,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3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总数的近50,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1013人。有八桂学者、特聘专家、优秀专家、键简拆八桂名师、教学名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稿枣(第二层次)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同时还有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创新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企业管理、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经济学


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应用统计、工程、社会工作资产评估、艺术。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10594.。该校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名为“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有专任教师近14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3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总数的近50,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1013人。有八桂学者、特聘专家、优秀专家、八桂名师、教学名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同时还有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创新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企业管理、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经济学。

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应用统计、工程、社会工作、资产评估、艺术。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点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物流管理环境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纺织工程财务管理

附属医院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四所三甲综合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柳州市肿瘤医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对外交流

该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越南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科研平台

据2017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拥有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校企共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牵头建设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其中包括一个培育点),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柳州市重点实验室4个,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智能计算与分布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车辆强度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糖资源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机械制造系统可靠性控制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预应力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工业过程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智能计算与分布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制造系统仿真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校企共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西铟锑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商用车驾驶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预应力机具工程研究中心。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9个):工程机械零部件研发中心、茧丝绸技术重点实验室、铟锑锡材料开发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广西商用车驾驶室研究中心、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促进中心、车辆动力学与新能源重点研发中心、汽车零部件检测服务平台。

广西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土方机械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7个):机电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车辆NVH与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管理科学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与发展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14个):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战略与决策研究所、高速转子动力学研究所、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研究所、发酵工程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嵌入式应用与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3年5月,该校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鉴定成果等其它科研成果1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800余篇;教师研发的50多项科研成果,被广泛用于汽车、机械、建筑、制糖、电子、化工、国防、城市规划等相关行业和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80余项,其中广西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25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7月,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385万册(件),其中,纸质馆藏183万册,电子馆藏202万册。包括中外文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硕士学位论文以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录音带、磁带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学科。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西高校图书馆等图书信息服务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桂林医学院代码是多少?

桂林医学院代码是1060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桂林医学院(Guilin-Medical-University),简称“桂医″,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桂林建设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合作单位、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历史

1935年,首位在日本千叶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祖蔚先生,创建了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校址坐落在的叠彩山下。

1944年,由于抗日战争,学校停办。

1946年,学校重新恢复。

1952年,学校先后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二护士助产学校”和“广西省第二卫生学校”。

1953年,学校改名为“广西省桂林卫生学校”。

1956年,学校由叠彩山下搬迁到乐群校区。

1958年,学校更名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全部招收大专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全面停课并停止招生。

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和复课,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

1977年,学校招收恢复统一高考制度学生。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

2019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68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近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670余人,博士生导师28人。学校拥有全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人才、广西“八桂学者”“八桂名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系、部),9所附属医院、28所临床实习医院,开设26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西自治区级重点专业1个,广西自治区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2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药学

广西自治区级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广西自治区级特色本科专业:护理学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护理

广西自治区级优质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广西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药学、生物技术

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免疫学、外科学、生药学、外剂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比奥网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临床医学、药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和自治区实验室建设项目;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自治区级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自治区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中心1个,广西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2015年,学校科研立项共计2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39篇,其中SCI收录49篇,核心期刊154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13项。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75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5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3061篇,其中SCI收录203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学校2015年、2016年连续跻身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排行百强榜。学校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61项,其中广西科学技术奖11项。

以上就是比奥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比奥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比奥网:www.ibiaosh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科技大学
与“广西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