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奥网小编整理了去香港读研容易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去香港读研容易吗?
去香港读研并不困难,相比较与那些海外有很大的优势。香港读研所需时间:一般而言,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个别两年的除外。相对于国内研究生的两到三年,MPhil的两年,省时是显而易见的。香港留学咨询启德教育。
【点击领取香港求学规划】
下面来帮大家分析下香港读研所需经费、精力、时间:
首先,相对于英美留学一年几十万来讲,十万港币上下的学费不算贵。而如果和国内研究生比的话,假设国内硕士2年制花费5W,香港1年制花费15W,毕业后找到一份起薪10W的工作就已经足以涵盖多出来的费用。
其次,假如你只想混个学历,说真的,毕业不是很难,好好上课,好好写作业,好好做project,好好准备考试,可能要比国内累一点,但是你收获的也会多一点。
最后,时间周期来说一般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个别学校是两年。相对于国内研究生的两到三年,MPhil的两年,省时是显而易见的。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咨询启德教育。启德教育,是国际教育领域的知名品牌,成立于2000年 ,20年来致力于国际教育交流,是中国教育部官方认证的留学咨询与出国培训的旗舰机构,具有雄厚的国际教育资源优势。启德教育旗下拥有启德出囯留学教育、启德考培和启德游学三大子品牌。
比奥网
在中国内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对外
汉语教育大多被划分在编号740-
语言学一级学科里的74035-
应用语言学领域,但颁发学位常是文学前缀(其实文学和语言学是地位平等的一级学科),尤其是在本科段,对应的是“文学学士BA”,国内的本科没有“语言学学士”这一种,可能与本科的课程内容相关,相对而言“文学”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前缀名,而“语言学”的内容一般都比较专精,涉及得少。该专业硕士阶段也多对应“文学硕士MA”或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型硕士的一种,现在中国内地的“对外汉语”已大多把名称规范为“汉语国际教育”了)。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会在本科段把它归到
教育学,硕士段分到教育大类的课程教学分类。
在内地以外的开设该专业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是硕士项目),如英国、香港、台湾等,相关学位大多也是文学前缀(如谢大、港科大、港理工等)。但在少数具有英制教育学位颁发资质的学校(这种学校比较少,一般都是教育学实力很雄厚才有,如
香港大学),这个硕士项目属于教育学位的专业,毕业生拿到的是教育硕士MEd。
教育硕士与文学硕士学的内容会略有不同,通常教育硕士上的课含有的教育理论多,文学硕士的课文学元素多。
所以总的来讲,“对外汉语”是一个交叉学科,大多被归到应用语言学,但颁发学位以文学前缀为主。

本科是交通工程专业,现在想申请2011年留学读研,想知道香港和新加坡留学方面的情况
新加坡的不清楚,香港的如下----
1.据了解,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以及
香港浸会大学部分专业目前允许申请人凭CET-6成绩申请,无需再提供雅思、托福成绩。这给很多 CET-6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前年就有几名学生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的首批录取,其中就有学生是凭借自己优秀的
英语六级成绩获得科大认可的。
申请香港秋季硕士无需考试,但并不比内地考研简单。香港高校十分看重申请者的素质,因此学生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在自己的申请材料上,并且香港高校进行“滚动招生”,按报名先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录满为止,竞争比较激烈。学生应尽早提交申请材料,因为留学香港人数越来越多,2011年申请将会比以往历年更加难,如果你的申请条件并不是非常的突出,建议尽早申请,提前掌握学校的录取要求,并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出手做到快准狠。
香港的网申系统大部分是在12月开,2月截止。
在线提交申请表格及申请费,本科成绩单和学位证明(在读证明)的中英文对照件并附有学校公章,语言成绩的复印件,2封推荐信,ps和cv,商科下个别专业需要提供GMAT成绩,以及护照首页复印件。
寄送材料:把申请材料打包寄送到研究生院即可。
2.申请人一般需要以下材料:
本科成绩单:要有毕业学校盖章。
英文水平证明:通常要有托福或雅思的成绩,部分学校也接受六级成绩。虽然英语成绩不是主要录取标准,但一个好的英语成绩显然更有竞争力。
GRE/GMAT成绩:部分学校要求GRE成绩,部分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
申请表格:可以从大学网站下载或者在线申请(推荐)。
推荐信:香港的大学一般只要两封推荐信,但必须是学术领域中的人,其他人则不被接受。推荐信是一、两份表格,而不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其内容是对你学术才能的评价。此外还要求对你的研究计划做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也不应忽视。 推荐表格也可在大学网站下载。
申请费。一般一两百港币,有些学校网上申请会比纸申报名费低。
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是纯学术的,无须加入诸如个人经历、感情这些东西。它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掌握。这个计划必须是非常具体的,不能太宽泛。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研究对象(TOPIC),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此问题的意义
前人的研究状况即遗留的问题
研究方法(METHODOLOGY)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这一点很重要,但往往会被忽视。
一般来说,建议先与某位教授联系,确定研究的题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后,在递交正式的计划。当然,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请他为你提意见甚至给你修改,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
3.授课式研究生不参与研究工作,所以没有补助可拿,通常在学业中期有奖学金可以申请。奖学金的数目差别就比较大了,而且数目很少,如果计划修读授课式研究生,要做好“没有奖学金也能完成学业”的打算。
4.一般情况下,给学校发邮件都使用英文,英文在所有港校都是官方语言,而且不存在编码的问题。
托福、雅思、GRE和GMAT
托福和雅思证明的英语水平,对于内地学生来说这是必须的,可任选其一。部分专业承认中国的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较高的英语成绩虽然不能对录取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会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GRE和GMAT是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部分学校的非商科专业要求GRE成绩。此成绩并不能代替英语成绩。
如果你在申请的时候还没有考,或者成绩不理想都没有关系,记得要先递交申请,之后在延缓提交成绩。一般最晚递交成绩的时间可以到次年的3月底,有些可以更晚。具体时间要和学校联系问清楚。
成绩的提交方式是由考试机构直接寄到学校,各校或学院都有自己的送分代码,详情请参阅求学香港必读中的有关文章。
5.申请希望/成功几率
内地申请人提问最多的就是“我有多大申请成功几率?”、“我申请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说实话,这类问题可真难倒了不少回答问题的同学,因为港校研究生录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是“一刀切”,但是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下面列出我们为您定位时所参照的标准,希望您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定位。
下面几种情况会提高成功几率:
本科“出身”好:211/985学校相对于普通高校。
本科成绩好:GPA高/系内排名靠前相对于较低的成绩/较靠后的排名。
有研究经验(适用于研究型):之前做过研究相对于没有。
推荐人威信高:领域内知名教授的推荐相对于普通讲师的推荐。
推荐人关系:目标教授和推荐教授关系密切相对于互不相识(甚至没听说过)。
有质量的研究计划(适用于研究型):一份有高质量的研究计划相对于随便写的一些文字。
面试表现出色:条理清晰且有礼貌的回答
下面几种情况会增加申请难度:
目标学校标准高:港大、中大相对于城大、理大。
目标专业在港热门:
金融管理专业相对于农林专业。
研究型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相对于授课式研究生。
跟风转专业申请(在转入专业有所建树者例外):申请不同专业相对于擅长的本科专业。
申请主要由这些方面决定,但能否录取毕竟是综合考虑且由学校、学系和教授几方面决定,在申请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最后的结果,请申请者结合上述的条件来给自己“定位”,以估算有多大的把握。
下面提供一份比较数据,仅供申请人参考:
申请研究型研究生的总成绩在:211/985学校85/100以上,普通高校系内排名很靠前,把握较大。
申请授课式研究生的总成绩在:211/985学校80/100以上,普通高校系内排名比较靠前,把握较大。
申请港中科的授课式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二本或以上学校学生有成功的先例。
申请其他学校的授课式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三本或以上学校学生亦有成功的先例。
申请港中科研究型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一本或以上学校学生可以尝试,而且希望较大。
申请其他学校研究型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二本或以上学校学生可以尝试,而且希望较大。
这些数据并非说明这是申请成功的必要条件,低于此标准仍然可以申请,也有成功的先例。
6.毕业出路
内地学生到港读研究生,通常只注重学术成就,忽视参加各种活动以融入香港社会,毕业之后在港的就业形势可谓严峻。
申请人在选择就读港校研究生时,应清楚的认识到毕业后在港的就业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如果有意留港就业,在修读期间应尽力弥补自身不足,让自己在香港的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7.修读期限
通常情况下,港校的全日制(Full-Time)研究生授课期限如下:
研究型博士研究生:5-6年
研究型硕士研究生:2年
授课式硕士研究生:1年
如果是兼读,时间通常会加一倍
以上就是去香港读研容易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比奥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比奥网:
www.ibiaosh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