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17:13:08 | 比奥网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长沙理工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座落在长沙理工大学美丽的金盆岭校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流的办学条件。这里功能完整,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交通方便,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母体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影响逐步扩大,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就业率处于独立学院前列,考研录取率达到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大部分学生入学分数线接近或超过二本线,已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发展平台。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有土木工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艺术设计、工程管理、物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
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在校期间,与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共享师资、设备、就业网络等优质资源。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本科文凭及相应的学士学位。条件成熟者还可到与长沙理工大学对口合作的国外高校去深造,或报考硕士研究生。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注重特色的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按照“全面发展,突出专长,强化实践,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5+1+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扎实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积极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建设服务,为科教兴国作贡献。已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和强烈的社会反响,教育教学成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面向未来,学院将本着“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原则,充分依托长沙理工大学学科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注重“因材施教,学以致用”,以满足广大学子及社会的需求。同时,发挥和交通、电力、水利行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办学,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形成城南学院的鲜明办学特色。
我们坚信:一条崭新的铺满鲜花的道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将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实并茂,兰芷齐芳,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更多院校简介信息,点击进入>>大学简介专题,了解更多院校相关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的考生还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搜索:当书网(或当书网),即可关注!让你随时随地了解新鲜高考资讯。
长沙学院整体实力和外界口碑评价如何,是正在报考择校的考生与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收集整理的校友评价、大学排名及学校介绍等信息,相对能够反映出学校的一些现状,可作为同学们志愿填报时的一个参考。
长沙学院好不好
评价1
地铁开通,交通很方便;新的图书馆、礼堂去年已使用,学习氛围不错;宿舍楼也基本都装上空调;环境非常优美,被誉为“洪山桥皇家森林公园”;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前景很好,大家可以上网查查;最后,欢迎各位学弟学妹报考长大呀!
评价2
发展前景非常好,未来不久的几年内就会更名长沙大学,而且还新开了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未来可期!
评价3
学习嘛,虽然不是名牌大学,但是学习这个东西得靠自己。 至于生活,学校风景还是很好的。 就业也是十足的好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对于长沙学院是否是你心仪的学校,还需要同学们经过多维度来衡量判断!
长沙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看,长沙学院全国排名第332位,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501位,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360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长沙学院 | 校友会 | 332 | 长沙市 | 理工类 | 普通本科 |
长沙学院 | 武书连 | 501 | 长沙市 | 理工类 | 普通本科 |
长沙学院 | 软科 | 360 | 长沙市 | 理工类 | 普通本科 |
长沙学院简介:
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文明高校。
学校坐落于浏阳河畔,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藏书140余万册。现有16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412人,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
学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
我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6%,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教师中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人才16人;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芙蓉教学名师、省青年芙蓉学者等80余人次。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好,高分段考生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内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文史类、理工类平行一志愿投档线位列省内新升一本院校首位;在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河南、江苏、江西、陕西等省普通文理类投档线均接近或超过该省一本控制线。注重以学科竞赛驱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248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98项、二等奖173项。2015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我校以全国排名第2的总成绩荣获“优秀院校奖”,且为湖南省唯一连续5年、累计6次获此殊荣的高校,累计获国家等级奖73项(其中一等奖14项)。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三届荣获“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称号。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905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1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6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4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6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11项。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381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18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在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榜单》中,学校排名273位,排名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据中国高教学会《2012-2020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居257位,在全省居第9位,在省内本轮“申硕”高校中位居第一。
学校坚持以* * 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和现代化长沙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与长沙现代化水平相适配的闪亮文化名片。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湖南省 |
创建时间 | 1970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长沙市 | 办学层次 | 普通本科 |
2024-10-26 18:57:15
2024-09-02 13:43:48
2024-09-02 11:05:24
2024-10-07 04:26:22
2024-09-15 15:29:13
2024-06-13 15:03:58